論文的寫作雖具有獨特性與專案性質,但仍與藝術品的創作有一定的差異,論文並非全然都是突發的,其有一定的步驟與流程可循,目前常見的模式有三種,第一是循規蹈矩的從議題的探索到文獻的彙整,再經過假說驗證的過程產出論文,此種方試題目的來源通常是自己尋找或延續個人工作的經驗,第二是先進行實驗再針對實驗的需求尋找文獻,爾後撰寫成論文,此種方試題目來源通常是由國科會或協助相關的研究案而來,第三種則是彙整個人的工作經歷後再尋找相關文獻印證,此種題目的來源通常是源自於在職班且已有相關資料的人,然而無論是哪一種方式的論文操作,最終都必須將文章寫出來,因此這三種方式如何進入論文寫作概述如下:

第一種 循規蹈矩模式

      此種模式所產生的論文通常原創性較高,原創性較高的論文好處在於可以有較多的延伸空間,然而缺點在於寫作的過程會比較渺茫無助,因為撰寫的題目可能跟研究室領域或學長、姐所寫的有所不同,也因此一切必須從頭探索,這種寫作最大的好處在於動機目的很堅強,所以在正式進行論文寫作的時候比較不會陷入為什麼而寫的困惑。因此在這類型的論文開始前要多找師長與同儕討論,藉此不斷的修正議題的可發展性,等累積到一個很明確的方向後,在開始進行寫作。

第二種 先操作後寫作

      此種模式所產生的論文通常較具有血緣性,一個論文最基本的困難在於因果的關係,然而這類型的論文通常大主題已經明確,只是藉由執行細部的內容來訓練論文的寫作方式,這也是目前普遍常見的一種論文產出,然而這種方式有最大的缺點就在寫作後期多半會遇到為何而寫的困擾,這種困擾源自於題目與參數多半非由自己所設,也因此這類型論文雖然看是輕鬆,然而在寫作後期往往比較容易卡關,且這類型論文的後續發展通常較為薄弱,且過程的訓練與指導的老師或學長、姐有較大的直接關係。這類型論文的寫作通常進展較快,但實際寫作較慢,因此建議在初期多於擬定參數的師長多多交流,使自己更明確主題並了解發展方向,這樣在中後期比較不會遭遇寫作的困難。

第三種 從實務中凝結論文

      此種模式普遍產於在職班,通常在職班會選擇在職進修有時是為求解決實務上的問題,也就是在職班透過既有的實作經驗找出議題,並透過論文的寫作來尋求解答,事實上這類型的論文對於剛入社會的新鮮人是不大適合的,除非已握有相當的社會資源,否則這類型較實務的論文可能會發現資源缺少的現象,然而對於在職班的人撰寫這類型論文卻有許多的好處,第一可以改善工作的現況,第二可以發掘潛力市場,第三有機會可以透過學術驗證實務上的事情,這類型論文通常要先明確研究的方向,再透過與師長、一般生討論,盡可能避免實務大於學術的情形,因為大多數實務角度與學術角度會有差異,實務講究現況然而學術多放眼未來,是故在著重的方向會有所差異。

 

      無論上述三種論文的發展方向與重點差異,踏出論文的第一步可參考零手稿的方式,零手稿是將瑣碎片斷的思考記錄在紙上,經過累積一定的數量後就能逐漸串連出論文的思路,這種手法是普遍論文寫作教學書籍所提及的方式,事實上許多寫作手法是相同的,如筆者就較習慣使用心智圖的方式來思索論文的寫法,且根據筆者個人經驗,論文寫作非個人所能獨力完成,是故多多與同儕討論,並將論文訴說給非專業領域的人聽,當能辦到非專業領域人也能懂的時候,則突顯出你對主題有一定的深入,反之如果無法內化在傳達,則表示你對研究的內容尚未很熟悉,因此研究的初期建議多與人交流,然而到研究的中期則要避免聽入過多的意見,專心完成階段的任務,這樣才能確保論文得以完成,如果在研究的中期仍聽信多人的建議,如此容易偏離方向也可能造成任務達成的困難度提升。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由http://agsmps.pixnet.net/blog製作,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研究生小幫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