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一種論文都有其對應的架構,事實上就某總層面而言架構就屬於個人對於該主題詮釋的邏輯,然而我們不是天才較難創造出相對應的架構,因此在論文寫作前最好參照該類型論文的常用寫作手法,有助於自己擬定論文的基本架構。在論文架構的編撰上最好先構思閱讀這本論文的人會是誰,再來就是不熟習你論文主題的人在看到論文後是否能瞭解其你在述說什麼,我想這也是論文跟課堂報告的差異。

成功的論文架構擬定就有如一份製作良好的企劃案一樣,有頭有尾的敘述整個研究的過層,甚至最好能做到非專業領域的人也能清楚明白你的研究為何,但切忌這是只單方面閱讀時,而非你在旁解釋內容,如成功的演說家賈斯柏,如果單看其簡報等,你可能很難清楚其想述說的是什麼,但卻因為演說者的配合而使整體效果極高,但如果論文採取這種方式進行寫作,可能會面臨未來看到你論文的人不知你在寫什麼,因為畢竟我們不如賈斯柏一樣總是有機會配合簡報演講,大多數時間論文閱讀者都是在你不再他身邊的時候閱讀。

經過上述架構的重要信這裡筆者個人較熟悉的量化研究來進行架構的概述,一般論文寫作都會有緒論、文獻回顧、實驗計畫與問卷調查設計、正式實驗與實驗記錄、分析與結論等幾個主要章節,當然隨寫作論述的手法不同亦會產生新的章節結構方式,以下簡單敘述各章節的重點:

  1. 緒論:緒論部分一般為傳達你的論文假說以及主要研究的對象、目的與進行的方法等,一般簡單四五頁看似輕鬆,實際上寫作經驗夠的人會發現往往這部分才是最困難的。
  2. 文獻回顧:文獻回顧的用意有許多,個人覺得主要用意第一是界定自己的研究主題是否有人操作過,或該主題已經有研究到什麼階段你將接續如何操作,第二就是用來協助參數擬定與分析使用,其實研究生經常覺得論文最難寫的部分反而是文獻回顧。
  3. 實驗計畫或問卷調查設計:這部分主要是解釋清楚操作的手法,亦有助於未來進行同研究的人能依照你的做法得到相同的結果,或按照同樣標準的方式去進行各樣體的實驗與問卷,才能在基於同樣標準的情況下進行分析。
  4. 正式實驗與實驗分析:這部分唯一具實驗計畫或問卷調查設計後進行實際的試驗與問卷調查,並歸類出顯示的現象進行分析。

結論與建議:最後的結論與建議則是用來總結整篇論文以及建議後續研究如何進行。一般來說筆者不建議學生看到某論文的建議而接續研究,因為往往建議裡面寫的事情幾乎是因為當時寫作的人無法達成而列出的,小心踩到大地雷。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由http://agsmps.pixnet.net/blog製作,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arrow
arrow

    研究生小幫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