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涯為何而學,是現今準備考研究所的學生及進入碩士班後應該如何規劃研究生生涯的一個重要觀念問題。這幾年來無論是與同學一起修課合作寫報告,甚至是互相協助論文寫作與校稿到後來協助學弟、妹們進行論文的寫作諮詢等,逐漸發現求學的目的與修課的表現有極大的關係,也決定研究生求學、寫報告到面對論文的態度,因此在確定報考碩士或已經考上碩士的研究生應該先真心問自己為何要念碩士。

目前市面上普遍覺得碩士生的能力沒有特別好,更多時候覺得碩士生不如以前的大學生,也進而導致學生覺得念碩士沒前途不如早日外出工作,我個人覺得這跟研究生為何求學也關,可能也與社會發展有關,這些年來許多老師可能感受到學生的素質越來越差,但其實這是環環相扣的問題,不只是因為學生本生的努力度不夠,因為現在許多教授放寬對學生論文的教學與修課態度的要求,更多時候只要協助國科會案件的進行在整理出自己的論文即可畢業,然而出社會後沒有教授的協助,也沒有當年協助你進行研究的學長、姐當你自己單打獨鬥時反而沒有任何辦法,當然我個人是覺得如果現在開始學生都不在唸碩士或往高學歷前進,這樣在幾年下來只會導致台灣轉型能力下降,回歸到勞力時代的付出,而無法積極轉型將勞工層面降低而轉往高利潤的方向發展,或許有些人不認同,但我想如果大家都不唸書了那未來誰來當高級研究員,如何將單位生產力提高,而非持續以勞力賺錢,當然並非靠勞力或服務業賺錢不好,但如成大技轉中心研究產品販賣專利所獲得的利潤是將國外財帶回台灣,而非自銷,前幾天看到吳導的一段話我們這一代應該給下一代一個交代,因為為求利潤而吞食了下一代的資源,頗感深處(大概是這個意思,實際原文要再查詢)

回歸正題攻讀碩士是為了什麼,如果你是求學歷可能只是混文品隨便修課寫本爛論文,我想目前這種狀況普及存在,也有部分人是覺得唸碩士可以學到點東西但非要以學術為主要方向,當然也有不少人是因為在工作上覺得不夠滿足所以想回到學校進修,各種不同目標的人均有,也影響著碩士生的生涯,大部分只求學歷或沒有目標的碩士生,可能在選課不特別注重,論文也挑輕鬆的寫,也有部分人則協助研究室國科會進行,付出勞力只要論文通過就好,然而過程中所該受的思想教育與基礎能力培訓可能都沒有這麼扎實,這也導致目前大眾對碩士生的普遍不看好,然而實際上除了真心想往學術界走,否則我個人覺得攻讀碩士至少要學會比其他強的文書能力,再來就是訓練自己的邏輯能力與學習力,因為透過論文寫作你要具備蒐集資料與彙整分析的能力,這樣才能彌補因為求學的這幾年導致與實務上的落差,也不會再使業界普遍覺得碩士生有讀跟沒讀沒兩樣的慘況,而自己為何而求學也應該謹慎的思考,以免求學了兩三年後卻一無所得。

 

 

 

 

 

 

 

 

 

 

 

  

創用 CC 授權條款


本著作由http://agsmps.pixnet.net/blog製作,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

arrow
arrow

    研究生小幫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